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中国眼健康白皮书》显示,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.6%,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为14.5%。
如果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“异常行为”,它们可能是近视的“信号”。
Q: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是近视的信号?
信号1 看东西时经常眯眼 视力下降时,孩子常常会眯眼看东西。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,减少光线散射,可以暂时提高视力。
信号2 经常看不清 孩子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走路常被东西绊倒、碰伤,或看书时总是凑得很近,见了熟人突然变得不爱与人打招呼。
信号3 经常揉眼睛或眨眼睛 近视的孩子因为看东西模糊会经常用手揉眼睛,引起慢性结膜炎及角膜损伤。这时,如果眼部不舒服,还会习惯性地频繁眨眼。
信号4 经常歪头或斜眼看东西 歪头或斜眼看东西也是近视孩子常有的动作,因为角度的变换可以减少光线散射,看得更清楚。
信号5 经常拉扯眼角 拉扯眼角能减少光线散射,并压平角膜,改变屈光力,让视力暂时提高。
Q:出现这些信号,家长应该怎么做? 方法一 在家里自测 家长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,挂在光线充足的墙面上,让孩子站在离视力表5米处识别。 自测时一定要先后遮住左眼和右眼进行检查,不能让孩子双眼同时看,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。 认真检查几次后,如果孩子的视力低于正常视力(3岁孩子单眼视力低于0.5,4岁孩子单眼视力低于0.7,5~6岁孩子单眼视力低于0.8),需带他到医院进一步确诊。 对于不愿意配合检查的孩子,家长可以遮盖孩子的一只眼睛,让他单眼注视物体。如果孩子撕抓遮盖物,那就提示未遮盖的那只眼睛视力差,应尽早到医院检查。
方法二 去医院检查 医生通常会做一系列检查,如视力检查、屈光度检查、斜视检查、眼轴长度测量、眼底筛查(用于排除眼底疾病)。 如果3岁孩子单眼视力小于或等于0.5,双眼视力不对称、相差超过两行,或验光时表现为屈光不正,都提示孩子视觉系统存在异常。 建议孩子3岁前应到正规医院眼科详细检查一次。 对于平时没有视力异常行为的孩子,也应从3岁起定期去医院检查,建立屈光发育档案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 文:眼科 李苑/医师 乔彤/主任医师 本文选自《亲子生活》,版权所有,转载请联系。
上一条:流感防治知识系列问答
下一条:宝贝盛夏养生宝典